2009年7月26日 星期日

台北行第二天:MOCA台北當代美術館(二)

建築師黃永洪立意以董陽孜的作品,建構一個客觀展示與主觀評價的空間,讓觀者悠遊於虛實交錯的符號空間中,探問傑作和習作之間的究竟分野
大幅作品上 有一塊壓克力
上面貼滿印章作成的貼紙(照片下方紅色的區域) 在上面壓上編號 是傑作 還是習作?每一幅作品都掛吊在水面上 牆壁上又貼上鏡面 水的反光 加上鏡面的反射
空間被鏡子折來翻去 
觀者與作品內外的對應都在這個畫面裡 再被攝影壓縮ㄧ次

前後左右 上下對映 誰是真身 誰又是分身 
真假之間 誰又在意 誰又在計較?
紅色箱子壓在水面上 像整件作品的落款印 
是否可以幫迷失在這些線條裡的觀者 重新尋找到視線的定位


貼得滿滿的印 重重疊疊 是來回省視自己的動作嗎?
**********************
陳瑞憲建構了一個墨香四溢的黑色空間,將董陽孜的三件作品放在超大墨池的彼岸,讓觀眾在此岸臨摹效仿,是王獻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歷史典故的再現,也是將文化教習融入當代互動、消費、遊戲場域的一種試驗。

整片池子都是墨汁 旁邊有董老師的作品 舖放在岸邊 任由墨水來回浸漬 有種堅定感;中間的白色金字塔 透出光線 也是安定另外一岸開始習字的觀眾的力量
大家排排坐 在墨水池旁 桌面玻璃下墊著一份金剛經
在舖好白棉紙上 壓了一個木頭紙鎮 紙鎮表面設計一個挖槽
在筆槽裡放著一枝小楷 精簡 爽快的寫字環境
自主坐下 自由來去 坐下來就是面對一大池的墨水 
第一次用這麼大的容器裝墨汁 深吸一口氣 就穩定下來了
每一個人 面對筆墨 面對白紙 都安靜下來 
自由選擇要寫那一段 哪個字 
即便有人在周遭 也有一種穩定不為所動的專心
沾墨整筆的時候 看見自己的倒影 
進退之間 每個人寫字的態度也各自不一 
有的人很新鮮 玩起自己的符號 有的人很困擾 停在那深思起來
這真是夢寐以求的寫字空間 
不用磨墨 調墨汁 只要卯起來寫就好啦 


Suek照起我寫得稀稀落落的字
最棒的筆鎮 跟筆架結合在一起
**********
本展以書法為引,希望在這「文字氾濫、書寫式微」的資訊時代,探討書法融入當代視覺文化環境的各種可能性。「無」是董陽孜以書法家角色 與不同領域人士相互激盪的起點,「有」是一種史無前例的「期約創作」的成果。
這條無間拱橋上 有字的光影遊走 
旁邊兩側遠近層次佈置了作品 有如屏風 有如空間的結界面
行走在字劃之間 虛實之間 走出了什麼意義 踏透了什麼領悟?



這幅“無漏"我很喜歡 算是個人投射 對自己的期待
**********
空間設計師楊岸將董氏書法碎型化為符號片段,再將其轉化成各通道轉角處的立體裝置,這是對於書寫軌跡的變奏再現。連點成線地串連了整個展場空間。
女廁前的樓梯空間



層層疊疊 有沒有勇氣掀起自己的外皮 有沒有力氣剝下自己的假面?
*********************
董陽孜為此展特別創作的「九無一有」,運用了歷代各種書體也展現了個人特色;Rainbow Team與工研院的跨界合作,以此為元素所完成的互動場域,旨在以身分辨識為起點,歷史認知為過程,文化認同為目標,關注書法的傳承使命,並強調書法作為創作應有的當代性格。在展覽入口,讓「九無一有」以訊息型式再現,藉以連結相關歷史文本;在展覽出口,將「九無一有」原作以空間裝置型式呈現,作為展覽壓軸,讓觀眾實際體驗~書法可以很當代!!!
*****************

南部的同學們 不能來台北看展不用遺憾 現在董老師的展在高美館也有呦
展覽名稱:墨韻無邊—董陽孜書法‧文創作品展
Eternal Rhythm of Ink: Calligraphy by Yang-tze Tong & 
Designs Based on Tong’s Art for Creative Industry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201~203展覽室
Exhibition venue: Galleries 201, 202 and 203, 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s
展覽時間:2009年7月11日至11月22日
Exhibition dates: July 11 to November 22, 2009
文創作品藝術家:姜樂靜、程湘如、楊偉林、黃毓潔、何思芃
Designs for Creative Industry by: Leching Chiang, Stony Cherng, Wei-lin Yang, Yu-chieh Huang and Sze-peng Ho
指導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